可拓学与创新方法研究所
站内搜索:
English
| 简体 繁体
 首页  可拓学概况  科研成果  交流合作  学术机构  对可拓学的评价  媒体报道  可拓创新方法应用与推广  可拓学40周年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您的位置: 首页>最新消息>最新消息>正文
海内外各界人士深切缅怀蔡文教授(3)
2021-11-12 08:47  

深切缅怀

2021年11月5日,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学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广东工业大学可拓学与创新方法研究所荣誉所长、可拓学创始人蔡文教授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82岁。

蔡文教授逝世的消息传开后,大家以各种形式表达对先生的追念与哀思。可拓学网站将这些材料逐批发布,用以纪念蔡文教授!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

蔡文教授千古!


深切缅怀蔡文教授


周六下午正在准备一个报告,突然收到了李教授的微信,惊闻蔡文先生已仙逝的噩耗,恍若梦中,愣了好久,实在难以相信,近期还在可拓学微信群发消息,八月开可拓

学培训会和年会时还侃侃而谈,做了大半天的可拓学培训和两个小时叙述报告的身体硬朗、中气十足、思路清晰、充满激情的蔡先生竟然这么突然地就离开了我们!!他还有很多可拓学的创新的想法,有很多未竟的可拓学理论研究、软件开发和企业推广的事业要去完成,可拓学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我们的学会、我们这些可拓学者还需要蔡先生的引领和指导......想不下去了,突然感觉特别特别难过,那天北京突然降温,降雪,看着窗外的雨夹雪,不知不觉间眼泪流了下来。

我觉得蔡先生是一个特别纯粹的人,他的一生好像就是为了可拓学而生,从1983年蔡先生在《科学探索学报》发表论文“可拓集合和不相容问题”,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到后来可拓学理论、实践和应用的发展,从一个人的可拓学到一群人、一批人的可拓学,从中国的可拓学到世界的可拓学,可拓学就像蔡先生精心养育的一个孩子,看着他孕育、出生、成长,长成一个体格健壮、朝气蓬勃的青年,年富力强、精力旺盛的壮年,蔡先生为可拓学的发展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与热忱。今年八月在可拓学第十七届年会上分享了一篇文章《基于科学发展四阶段理论回顾分析可拓学40年发展历程》,可拓学作为中国原创的本土学科,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工业经济、管理学、计算机、建筑科学、环境、安全等多个领域,研究学者和机构已遍布全国,研究团队不断涌现,规模持续壮大,也受到日本、美国、马来西亚等国际学者的广泛关注,40年来可拓学的发展一直生机勃勃并保持着旺盛的创新潜力和活力。一个人一辈子专注做一件事,并且能做到如此,想来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从第一次聆听蔡先生的讲座到现在将近二十年了,忆及件件往事,都还历历在目;蓦然回首,先生已经走远。先生您一生呕心沥血,兢兢业业,提携后辈,关爱学生,忘我奉献,您一直战斗可拓学研究的前线,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先生是我们的楷模。

长者远行,风范永垂,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有崇高威望的前辈而感到痛惜!如今斯人已去,但先生的音容笑貌、崇高品格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我们将秉持先生的理念,继续先生未竞的事业,尽最大努力为可拓学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张玲玲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学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书记


Professor Cai Wen’s Extenics


        I had the chance and honor to meet Prof. Dr. Cai Wen (1941 - 2021), the founder of Extenics, in the summer of 2012, at th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DUT), Institute of Extenics and Innovative Methods, in Guangzhou, P. R. China, where I was invited by Dr. Xingsen Li to do research on Extenics about solving contradictory problems in science.

        I have passed a wonderful time in China (17 May – 15 August, 2012) presenting and listening to many scientific presentations on Extenic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fields of knowledge, and studying new papers and book provided to me on this topic. And visiting the wonderful and very modern cities of Guangzhou, then of Hong Kong and Macao which were not very far.

Professor Cai Wen was a kind man, very friendly and very smart, popular to the students and to the faculty from the university.

        That summer I published two books, one of science, called Extenics in Higher Dimensions,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China, 112 p., 2012, http://fs.unm.edu/Extenics-book.pdf ;and another one, a diary in Romanian language about my Chinese visit and research, called Extensica. Fotojurnal instantaneu din Canton [Extenics, Instantaneous PhotoDiary from Canton], AdSumus & Centrul Judeţean pentru Conservarea şi Promovarea Culturii Tradiţionale Bihor, Oradea, Romania, 171 p., 2012, http://fs.unm.edu/ExtensicaFotojurnal.pdf ,where I included many photos of Prof. Cai Wen, Li Weihua, Li Zhiming (Lucas), Li Jianming, Prof. Yang Chunyan, Dr. Xingsen Li, etc.

        Then, two years later, on the 26-27 August 2014, Prof. Dr. Cai Wen, Dr. Xingsen Li, and Prof. Dr. Yang Chunyan have visited th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UNM), Gallup Campus, United States, where I teach mathematics.

        I was happy to wait for them at the Albuquerque Sunport International Airport and bring them 140 miles to the Gallup City, New Mexico State.

        The UNM-G amphitheater was crowded; there were students and faculty staying even outside the amphitheater and listening to Prof. Cai Wen’s presentation on Extenics. I had announced the whole campus about this scientific visit of the Chinese delegation.

        At the beginning, as a host, I introduced the foreign visitors and I gave a general explanation on Extenics and its many applications.

        Professor Cai Wen spoke in Mandarin, and Dr. Xingsen Li translated to English.

        Then I brought them to visit the Red Rock Canyon, near Gallup, New Mexico State, to admire the color and formation of the rocks in this area. They took many photos.

        It was a pleasant encounter. Below there are my contribution to the advances and applications on the Extenics.

        Several of my publications, presentations, editorial work, and an award on  Extenics

1. Editors: Wen Cai, Chunyan Yang, Florentin Smarandache, Luigi Vlădăreanu, Qiaoxing Li, Guangtian Zou, Yanwei Zhao, Xingsen Li, Extenics and Innovation Method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xtenics and Innovation Methods, Beijing, P. R. China, 16-18 August 2013, CRC Press / Balkema, Imprint of Taylor & Francis Group (Boca Roca – USA, London - U. K., New York – USA, Leiden – Netherlands), 335 pages, 2013.

2. Florentin Smarandache, Extenics in Higher Dimensions, b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China, 112 p, 2012.

3. Florentin Smarandache, Mihai Liviu Smarandache, Generalizations in Extenics o f the Location Value and Dependent Function from a Single Finite Interval to 2D, 3D, and n-D Spaces, in Extenics and Innovation Methods /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xtenics and Innovation Methods, Beijing, P. R. China, 16-18 August 2013, editors: Wen Cai, Chunyan Yang, Florentin Smarandache, Luigi Vlădăreanu, Qiaoxing Li, Guangtian Zou, Yanwei Zhao, Xingsen Li, CRC Press / Balkema, Imprint of Taylor & Francis Group (Boca Roca – USA, London - U. K., New York – USA, Leiden – Neitherlands), pp. 31-36, 2013; and in Octogon Mathematical Magazine, Brasov, Vol. 21, No. 1, April 2013.

4. Florentin Smarandac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Dependent Function in Extenics for Nested Sets with Common Endpoints to 2D-Space, 3D-Space, and generally to n-D-Space, Critical Review (A Publication of Society for Mathematics of Uncertainty), Center for Mathematics of Uncertainty, Creighton University, USA, Vol. VII, 16-23, 2013;and in Octogon Mathematical Magazine, Brasov, Vol. 20, No. 2, 487-495, October 2012.

5. Florentin Smarandache and Victor Vlădăreanu, Applications of Extenics to 2D-Space and 3D-Space,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Knowledg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s (SKIMA 2012), Chengdu University, China,1.9-11 September 2012.

6. Florentin Smarandache, Generalizations of the Distance and Dependent Function in Extenics to 2D, 3D, and n-D, Global Journal of Science Frontier Research (GJSFR) [USA, U.K., India], Vol. 12, Issue 8, pp. 47-60, 2012; and in Progress in Physics, Vol. 3, pp. 54-61, 2012; and in Octogon Mathematical Magazine, Vol. 20, No. 2, October 2012.

7. V. Vladareanu, O. I. Sandru, Mihnea Moisescu, Florentin Smarandache, Hongnian Yu, Modelling and Classification of a Robotic Workspace using Extenics Norms, Annual Symposium of the Institute of Solid Mechanics, SISOM 2015, Robotics and Mechatronics. Special Session and Work Shop on VIPRO Platform and RABOR Rescue Robots, Romanian Academy, Bucharest, 21-22 May 2015.

8. Florentin Smarandache, Mihai Liviu Smarandache, Generalizations in Extenics of the Location Value and Dependent Function from a Single Finite Interval to 2D, 3D, and n-D Space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xtenics and Innovation Methods, Beijing, P. R. China, 16-18 August 2013.

9. Florentin Smarandache, Ştefan Vladuţescu, Extention Communication for Solving the Ontologic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Extenics Research and Innovative Methods, Guangzhou, China, August 8th, 2012.

10. Florentin Smarandache, Extension Transformation Used in I Ch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Extenics Research and Innovative Methods, Guangzhou, China, August 2nd, 2012.

11. Florentin Smarandac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Dependent Function in Extenics for Nested Sets with Common Endpoints to 2D-Space, 3D-Space, and generally to n-D-Spac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Extenics Research and Innovative Methods, Guangzhou, China, July 19nd, 2012.

12. Florentin Smarandache and Victor Vlădăreanu, Applications of Extenics to 2D-Space and 3D-Spac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Extenics Research and Innovative Methods, Guangzhou, China, June 11th, 2012;

and at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Knowledg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s (SKIMA 2012), Chengdu University, China, 9-11 September 2012.

13. F. Smarandache, Generalizations of the Distance and Dependent Function in Extenics to 2D, 3D, and n-D,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Extenics Research and Innovative Methods, Guangzhou, China, June 4th, 2012.

14. Florentin Smarandache, Ştefan Vladuţescu, Extention Communication for Solving the Ontologic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Extenics Research and Innovative Methods, Guangzhou, China, August 8th, 2012.

15. Florentin Smarandache, Extension Transformation Used in I Ch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Extenics Research and Innovative Methods, Guangzhou, China, August 2nd, 2012.

16. Florentin Smarandac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Dependent Function in Extenics for Nested Sets with Common Endpoints to 2D-Space, 3D-Space, and generally to n-D-Spac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Extenics Research and Innovative Methods, Guangzhou, China, July 19nd, 2012.

17. Chinese Associ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istinguish Achievement in Extenics Honorary Membership, awarded to Florentin Smarandache, Guangzhou, Gunagdong Province, China, 14 August 2012.



Florentin Smarandache

Mathematics, Physical and Natural Sciences Division

Th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705 Gurley Ave., Gallup, NM 87301, USA

E-mail: smarand@unm.edu


缅怀蔡文教授(可拓学之父)

突然传来噩耗,蔡文教授(可拓学之父)于2021年11月5日因病去世。我及香港品质学会(HKSQ)向蔡文教授的家人、朋友和同事表示衷心的慰问。以下是缅怀跟蔡文教授学习的可拓学之旅,我把它分為四個階段:寻师学道、道法初成、自道道他、可拓跨疫。

寻师学道:在2016年跟随蔡文教授開始学习

在2016年2月29日,香港中国工程师学会、香港工程师学会、香港品质学会、深圳知识产权协会举办的“可拓学:中国原创理论”的研讨会上,我第一次见到蔡文教授及接触可拓学。我发现可拓学理论在创新领域非常新颖,之后被這理论深深吸引,立志一定要学好它。

当我回广州拜访姨丈时提起蔡文教授时,姨丈告诉我,他们是多年前在广东工业大学前身工作时的同事,然后打电话给蔡文教授联系。真是有缘!之后姨丈送了广东工业大学的襟章给我作记念。

此后,我参加了与可拓学有关的各种活动,包括2016年4月15日至16日由深圳市知识产权研究会举办“专利分析导航企业发展”的培训。

蔡文教授还于2016年5月7日和2016年6月5日主持及召开了可拓学应用推广创新联盟成立大会。

在2015年5月22日,我和唐伟国博士在深圳会见了蔡文教授,我们讨论了将可拓学推广到香港。

为了更好地将可拓学推广到香港,我邀请了蔡文教授和杨春燕教授作为第一届全球华人品质峰会的主讲嘉宾之一,主题为“中国原创学科—可拓学”。第一届全球华人品质峰会上是由全球华人品质联盟(筹)主办及香港品质学会和香港城市大学协办。

在峰会之後即7月9日,由香港品质学会和香港城市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香港品质学会共同举办的可拓学研讨会2016。蔡文教授演讲题目为“创意的革命—可拓创新方法”,引起与会专家和企业界人士的极大兴趣,多家学会和企业希望合作开展可拓创新方法的应用推广工作。

经过半年的自修和参加各种研讨班,我参加了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举办的第十五届可拓学年会暨第一届可拓学一级考试。在考试前,蔡文教授介绍了可拓学的四大核心价值观“拓、严、谦、信”。我把演讲音频录了下来留作纪念。蔡文教授表示,这四大核心价值观是可拓学能持续发展的成功因素。

在2016年底,蔡文教授受趙老师和梁老师邀请在“香港宝贝发展及研究中心”进行了一次为期三天的“香港可拓创新四步法第一期训练班”初级课程班。训练结束后,我们受邀请一起吃晚饭。

道法初成:在2017年起与蔡文教授深入学习

2017年1月4日至5日,我参加了广东工业大学可拓学与创新方法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可拓学国际化会议;并参观了蔡文教授办公室。

随后,唐博士邀请蔡文教授和香港的可拓学发起人于2017年1月17日在香港科学园参加了香港电子科技商会年度晚宴。

为进一步推动香港的可拓学,由香港品质学会(HKSQ)、香港城市大学系统工程及工程管理系(SEEM)和国际可拓学研究院(IAE)一起举办名为「可拓学」- 教育及应用的研讨会。在2016年4月28日,蔡文教授是我们推广可拓学的主讲嘉宾。

蔡文教授于2017年2月在广州成立了广州可拓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于2017年2月24日至26日安排了3天的可拓创新方法一级的工作坊。2017年4月7日至9日安排了3天的2级工作坊和在2017年5月12日至14日和26日至28日安排了6天的3级工作坊。我和我的妻子一起参加他的工作坊作深入学习。

2017年可拓学研讨会由广东工业大学安排,于2017年7月1日至3日举行,香港代表也参加并与蔡文教授合影留念。

自道道他:在2018年继续与蔡文教授推广可拓学,期望达致自己得道再道化他人。

非常荣幸蔡文教授于2018年5月11日到访香港科技园。我带领他参观了我的实验室,然后在科学园共进晚餐。

随后,蔡文教授于2018年5月18日邀请香港可拓学团队参观了他位于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新办公室。

在2018年8月18日至19日,我们在第16届可拓学年会上再次相见。

2019年5月11日至12日,“可拓创新特训营”在广州举办。特训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学专业委员会、广州可拓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嘉博慧教育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承办。蔡文教授作了题为“可拓学研究与应用推广进展”的报告。

2019年6月1-2日,我参加了由国际可拓学研究院和广州可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举办的可拓创新方法三级认证考试。由于后来发生了Covid-19大流行,这是我最后一次与蔡文教授面对面。

可拓跨疫:2020年至2021年的冠状病毒大流行,以可拓智能跨越疫境中的矛盾问题。

2020年开始,我只在以下不同的线上可拓学活动中见到了蔡文教授。

如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主辦, 中國人工智能學可拓學專業委員會承辦的“2020年可拓學雲論壇”,于今年7月26日在“騰訊會議”線上網絡平台上舉辦.

2021年8月12日至15日,在第十七届可拓学年会之前举办了为期两天的线上可拓创新方法培训班。蔡文教授主讲的第一讲是《可拓学发展历程》。

我们怀念可拓学之父-蔡文教授。我们的使命是不断发展和推广可拓学,为蔡文教授的理論做出贡献。正如蔡文教授所說:讓我們一起建設中國原創的新學科!


学生:黎剑虹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工业大学可拓学与创新方法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香港品质学会会长

香港城市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系特约教授

追忆蔡文先生

与蔡文先生相识是1999年5月11日,恰逢先生到北交大拜访贺仲雄教授,由我来组织和筹备学术报告,此后就一直是蔡先生可拓学专委会(早期为中国现代设计法研究会物元分析分会)的成员。当学生时,做事不够严谨,经常犯一些错误,不过蔡先生从不正面批评,而是讲他“拓严谦信”的作风,讲他如何为人做事。我参加过先生大小很多次的交流,每次报告先生都是身体力行地精心准备和修改,甚至这两年频繁的网络交流会(我仅参加了少数几次),基本上每次都会见到蔡先生在线,这种言传身教对后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前些年每年都能见先生几次,印象中先生的身体一直很硬朗,早晨打太极,几次一起爬山体力不输年轻人。先生非常关爱后生,见面除了聊工作进展,还非常关心我们个人的成长,也会直言不讳地给出中肯建议,最后往往是先生抢着把账结了,理由都是“你们年轻人花钱的地方多,我的钱花不完”。原定今年8月会在南京与先生碰面,因疫情原因改成了线上会议,没想再没有了见面机会。安息吧蔡先生!先生的音容笑貌、对我的谆谆教诲会永远铭记!

蔡先生千古!

秦建军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学专业委员会 副秘书长

北京建筑大学机电学院 教授

深悼恩师 学习大师

我国原创学科—可拓学的主要创立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广东工业大学蔡文教授不幸远去了,噩耗传来,我深感悲痛!

我很早就听说了广东工业大学的可拓学和蔡文教授的大名,一直期待能有机会拜访他,但因多种原因我都无法实现。2018年下半年,在广东工业大学可拓学研究所李兴森教授的支持帮助下,我和广东省管理创新和发展研究会创新学专业委员会几位同仁一起到广东工业大学可拓学与创新方法研究所参观学习,没想到此行却得到蔡文教授高度重视,不仅亲自接待了我们,还详细为我们讲解了可拓学的基本内容和学科结构,他讲课深入浅出、生动风趣,如以“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大家很熟悉的典故为例,阐述了可拓学的研究对象是矛盾问题,可拓学由可拓论、可拓创新方法和可拓工程三部分组成……。讲课时间长达一个多小时。聆听了蔡教授的精彩演讲之后,我们还参观了可拓学与创新方法研究所成果陈列室等,我们离开时,蔡文教授还亲自送我们到所在教学楼的楼下。此行不仅让我终于见到了蔡教授,而且让我们终身受益,蔡文教授当时的言谈举止和音容笑貌至今我仍历历在目。

通过这次拜访和学习活动,让我比较深入地了解到可拓学是我国原创的交叉学科之一,是用形式化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和方法、并用于解决矛盾问题的科学,是研究产生创意的理论和方法,是成为生产创意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来源。该学科虽然是1983年创立,但今天早已是枝繁叶茂并长成参天大树了,可拓学的创立和发展不仅曾受到国内吴文俊等顶尖专家的高度肯定,不仅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丰硕成果,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还成立了可拓工程专业委员会。并且该学科的知识已经传播到五洲四海。

蔡文教授作为一位大师级人物一生辛勤耕耘,硕果累累,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精神财富。虽然我仅与蔡文教授见过一次面,但我认为蔡文教授最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是他的创新精神。

蔡文教授1964年从中山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就到了广东工业大学的前身—广东工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自1976年开始研究处理不相容问题的规律、理论和方法。1983年发表有关论文,标志着新学科“可拓学”的诞生。可拓学创立后,他和同事们一起克服了许多困难,不断丰富和完善可拓学的内容,终于使可拓学成为中外学术界均认可的中国人自己创立的新学科。

敢于创立新学科,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中华民族应有的志气。虽然中华民族在古代有“四大发明”等历史性贡献,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人类许多学科都是西方人创立的,中国人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不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个“动力”不仅指经济领域,也包含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等领域。我们只有在学科建设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也从“跟跑”、“并跑”到更多的“领跑”,特别在基础研究领域,早日取得更多的“从0到1”的成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早日实现,我想,这也是我们对蔡文教授的最好纪念!

蔡文教授安息!

陈盛荣

中山大学博士

纪念蔡文教授

从听闻蔡文教授逝世的消息至今,悲伤之余,回想起自与蔡先生相识以来的点点滴滴,不免思绪万千,今难得空闲,献上祭文一篇。

我与蔡先生相识是在2013年初,也就是我博士即将毕业赴可拓学研究所面试之时。依稀记得,蔡先生身着一件淡蓝色的衬衫,一手端着茶杯,躬身和我握手,笑容可掬。我没有想到,拥有如此高学术荣誉的可拓学创始人蔡文教授,和我之前见过的大牛教授不同,竟是如此的朴素和平易近人!面试结束后,蔡教授操着一口潮汕式普通话向我介绍可拓学,并半开玩笑地问道:“我们这里很穷,你想好了以后要加入我们从事可拓学的研究吗?“我虽然连声说“好”,但自己当时对可拓学知之甚少,未来更是一片迷茫,满口的答应也只是敷衍。

随着我对可拓学学习和研究工作的深入,我逐渐认识到它的价值。可拓学旨在实现矛盾问题的智能化处理。在很多人的眼里,矛盾问题的解决只能靠灵感,根本谈不上方法,甚至认为不可能会有这样的方法。蔡教授在这一无人涉足的领域深耕近四十年,独树一帜,构建了一套完善的矛盾问题求解及其计算机实现的理论框架和形式化方法体系。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这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蔡教授所创立的可拓学正是在矛盾问题求解这一方向上蹚出的一条新路。在当今这个深度学习霸屏的初级人工智能时代,大家都习惯了用“数据”去训练各种各样的模型;而可拓学立足于知识驱动的推理过程,利用基元模型、拓展分析和可拓变换求解矛盾问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坚信,以可拓学为代表的知识推理方法终将登上人工智能的主舞台。

除了学术上的成就,蔡先生的治学精神同样令我难忘。记得有一次去义乌开会,期间和蔡先生共进晚餐,蔡先生向我讲述他研究可拓学之初的经历。可拓学的研究始于物元分析,而当时蔡先生在大学里教授数学课程,他的研究一度被人说成是“不务正业“,论文的投稿和经费的申请更是步履维艰,利用业余时间搞研究便成了蔡先生的日常。记得2018年我在美国访学的时候,时常在午后收到蔡先生的微信,与我讨论问题,而这个时间正是国内的凌晨,我惊讶地问道:”您怎么现在还没休息?“。他的回复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只有四个字——“工作时间”。蔡先生年逾七旬尚且如此勤于工作,而我却不时忙里偷闲,顿时心生惭愧。

我到可拓学研究所工作的时候,蔡先生已经退休,和他朝夕相处的时间并不多。时任研究所所长的杨春燕教授成为了我学术和工作上的导师,杨老师教会我最多的是治学严谨和做事认真的态度。“认真”二字看似平淡,而要真正做到又何其难!她经常说,“我刚来的时候,蔡老师也是这样要求我的!”。我想,这就是蔡先生可拓学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吧。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作为后学的我们,唯有继续追随蔡先生的足迹,在把可拓学发扬光大的路上砥砺前行!!!

汤龙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学专业委会常务委员,副秘书长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

以可拓学思想干可拓学事业

——蔡文研究员往事追忆

惊闻中国原创学科可拓学创立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蔡文研究员突然离世的噩耗,我们的心情无比沉痛。痛定思贤、追忆往事,我们对蔡文老师影响全球的学术成就、拓严谦信的治学理念和追求真理的惊人勇气倍感敬佩。我们坚信蔡文老师“以可拓学思想干可拓学事业”的可拓精神和可拓智慧必将引领全体可拓同仁,团结协作、同舟共济,将可拓学事业进行到底。

蔡文老师和我们同是潮汕人,但直到2017年才相识,当时大家都有相识恨晚的感觉。2017年3月23日,在珠海企业家李建成的引荐下,我们到广东工业大学拜访了蔡文老师。蔡文老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可拓学相关情况,并提出整合资源传播推广可拓学的建议,同时还签名赠送我们每人一本《创意的革命》。大家相谈甚欢,彼此达成共识:尽快将可拓学引入珠海及周边地区,并努力争取利用国际潮团的资源与渠道,加快可拓学社会化与国际化的步伐。

随后,我们利用人脉对接渠道,陪同蔡文老师一起走进科技孵化器、相关高校和地方商会传播推广可拓学,受到珠海市科协领导的关注与支持。在为期三天的“珠海可拓创新方法第一期培训班”上,蔡文老师不顾年事已高,坚持全程亲自授课,收到较好的传播效果,其精力、体力、毅力、智力和洞察力令在场聆听者非常佩服。近几年,珠海市科协支持珠海市校企创业创新促进会、广州可拓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珠海嘉博慧教育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在珠海举办了若干场讲座、高端论坛和专题培训班,可拓学传播推广在珠海及周边地区收到较好的效果。

2017年10月11日-13日,我们作为嘉宾跟随蔡文老师、杨春燕老师和其他可拓学专家参加第七届中国智能产业高峰论坛,在可拓智能创新发展专题论坛上,我们有幸登上主席台参与PANEL讨论环节,分享我们对普及推广可拓学的体会与设想。

2018年8月17日-19日,全国第16届可拓学年会在珠海胜利召开。本届年会主办单位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承办单位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学专业委员会、广州可拓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珠海嘉博慧文化教育有限公司。本届年会以可拓学思想拓展资源,汇聚高校、学会、企业、社团、商会、酒店和科协多方力量,齐心协力开创了可拓学年会新局面。珠海市科协主席肖润新、副主席杨穆、副主席卓颖强率领科协其他人员出席本届年会,充分体现科协领导对中国原创学科可拓学的高度重视。

为进一步促进可拓学社会化和国际化,蔡文老师与中国工程院李幼平院士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荣誉会长涂序彦教授于2017年2月联手创办了广州可拓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亲自担任公司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2019年大年初三至初六,蔡文老师亲临珠海,跟我们深入交流了如何加快发展可拓学事业的思路,探讨如何利用国际潮团优势资源加快可拓学社会化和国际化步伐。蔡文老师十分真诚地邀请刘惠女士担任广州可拓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令我们万分感动、盛情难却。按照蔡文老师的设想,可拓学公司要汇聚全体可拓学同仁的力量,加快传播推广发展可拓学事业,争取创造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设立可拓学发展资金以推动可拓学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在蔡文老师、杨春燕老师、李兴森老师和其他可拓学同仁的大力指导与支持下,在公司全体股东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可拓学公司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可拓学“社会化、国际化、技术化”任重道远。希望全体可拓学同仁继承蔡文老师的遗志,同舟共济、整合资源,促进可拓学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以实际行动告慰蔡文老师在天之灵,让可拓学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

学生:郭超云、刘惠

一个苹果让牛顿发现了地心吸引力,而“曹冲称象”让蔡先生开始了可拓学——追问现象背后蕴含的道理

“计算机理论、几何规划及可拓学,前两者国外都已有了研究,所以我在1976年选择了可拓性研究”——抽丝剥茧提出核心概念

提出可拓集,发表“可拓集合和不相容问题”——深刻认识到数学与各门学科的关系

“辩证处理将导致信息技术的革命——面向知识的可拓学将改革和影响网络文化,正如一些先驱数学家所做的,将重新定义数学的范围。(Smarandache,2010)”——实现“读小学就立下了将来要当一名数学家的愿望”

“我们只能用可拓学的方法发展可拓学。”——在克服困难中开拓创新

“国内外系统地用形式化模型研究矛盾问题尚未出现,如果加强可拓学的研究,特别是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研究,对于我国智能科学走在外国人前面是有帮助的。”——深远的战略眼光

“可拓学完全可以变成为每个公民或企业服务的工具。(李兴森,2008)”,“让可拓学之花开遍全国,开遍世界!”——人类共同体情怀

李莉

第20期可拓学研究学者班学员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

深切缅怀蔡文老师


惊闻噩耗,心痛的不能自已。最敬仰的您,总是笑意盈盈的拉长声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问我:“王涛最近忙什么呢?…”太多回忆不知从哪说起,从2004年在云南的可拓年会上第一次见到您,会后散步,您和我说“王涛你知道我是从哪里开始有了可拓学最初的构想吗?”“是从辩证唯物主义得到的启发”。您知道我一定不懂,所以立刻自问自答。潘老师去世,您很伤心,像和女儿说话一样,和我谈起您和潘老师的过往,那时我也是边听边哭。像建军说的,您一直爱惜我们这些年轻人。我有时偷懒,几年没成果,不好意思和您联系,您从不责怪,有好文章总发给我读….不忍回忆,不敢相信…本打算8月南京会议时去看您,前几天还和您说,疫情好了一定去,您还说欢迎你来。谁知道您再没给我机会…蔡老师,您在天堂多保重,和潘老师见面了,您一定也很欣慰,只是我们太悲伤了…….


王涛

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

缅怀蔡文教授

昨日,立冬。惊闻蔡文老师仙逝的消息,顿时眼前模糊了。往事历历在目........

与蔡老师结缘于2019年的可拓学特聘讲师班(没想到这是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培训班),总计三期,合计8天的学习,紧张而充实。正是这次学习,让我有机会迈进可拓学的大门。非常荣幸,这些日子能跟蔡老师深度交流,在此记下与蔡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

1、要学做事,先学做人。“拓、严、谦、信”是蔡老师在开班第一天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记得蔡老师说,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们的培训共分2次,每次4天,而且都是蔡老师一个人全程讲授,其中的辛苦大家可以想象。我记得培训中间,蔡老师感冒了,为了不耽误课程,79岁的他大把大把吃感冒药硬是坚持上完所有课程才回去休息。

3、对学生关心备至。三级认证考试时,有个学员因为时间冲突没有报名。蔡老师怀疑他可能是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参加。因此,特意私下让我跟那个学员沟通,愿意帮他支付报名费加来回交通住宿的费用,请他来参加测试。我当时觉得,天呐,天下还有比蔡老师更好的老师吗?!要知道,整整8天的培训是分文未收的呀!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境界!!

4、一心治学,心怀天下。我曾经问蔡老师为什么要办公司?蔡老师说,搞基础研究难呀,很难拿到高级别的课题,没有经费就留不住年轻人,没有年轻人一个学科就很难发展起来了。但是年轻人要买房要养家呀,压力也很大!所以,他2017年70多岁高龄时下决心开公司,就是希望用公司赚的钱来养做基础研究的人才。

5、治学严谨。2020年5月,经蔡老师推荐,我受邀给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会员单位做可拓学的科普讲座。在准备阶段与蔡老师有了很多交流。蔡老师曾经跟我说过,他当年研究可拓学时,读完了古今中外所有的数学书之后,又把所有的哲学书拿来研读。他写好的文章或者书籍,都是会放在抽屉里过一段时间拿出来改改,再放放,再改改......,1983年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这样磨了7年才发表出来的。

最后一次与蔡老师见面,是2019年7月2日与杜师姐一起在广州塔上一起喝茶聊天,蔡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国内做基础理论研究的学者所处的困境。也谈到,可拓学能有今天的发展完全是运用了可拓学的思路发展起来的。

最后一次跟蔡老师通电话是今年9月底,当时蔡老师的身体、精神状态都很好,他还告诉我要提前注重养生,保重身体健康才有精力做更多的事情。我还说过段时间去广州看看他.........,哎,没想到这就成了无法实现的愿望。

眼泪模糊了我的视线,先就此搁笔吧。蔡老师,一路走好!

学生:董翠玲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无题

~怀念恩师

拓严谦信四十年,

创新思维谋巨篇,

建模分析格式化,

解决矛盾有路攀,

助力实现中国梦,

无私奉献八十三。

闫京予

广州德环立智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创新工程师(技术总监)

鹊桥仙

—纪念蔡老师

2021年11月05日,惊悉蔡教授仙游。蔡师穷毕生之力,创立可拓学。如今蔡学已延传天下,慕者如云,其中颇多成就者。我曾以蔡教授为师,受益良多。然终究不擅其学,只得皮毛,思来不免感慨万千。易曰:君子以厚德载物。蔡老师真君子也,亦载物,亦载微尘。

故填“鹊桥仙”词纪念之,蔡公千古!愿可拓学继续发扬光大。

鹊桥仙

-纪念蔡老师

奇谋智计,巧析矛盾,敢问天机算路?天涯望尽意阑珊,竟折获,蟾宫桂树。广工植杏,红棉聚絮,载絮五洲传度。茫茫天命算安知?晓星去,千山朝露。

后学:杨劲涛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

沉痛悼念和追思可拓学原创学者-蔡文教授

愁云惨淡石牛垂首洒清泪,音容寂寥浮鹞哀鸣放悲声。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深切悼念可拓学原创楷模、辛勤耕耘学者蔡文先生。

此时此刻,心情沉重,悲痛万分。我们悲伤,因为我们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我们心痛,因为我们失去了一位原创楷模。我们含泪呼喊,见到的是冷清的灵柩,我们努力追寻,却只有他慈祥的照片。我们的泪水只有无尽的流淌,也只有在天的这边无奈的遥望。献身原创,师德永存。蔡文老师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勤勉原创的一生,是培育桃李一生,是鞠躬尽瘁的一生。蔡文教师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生前的科研事迹却令我们追念不己。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师从于我国早期著名模糊数学和人工智能学者贺仲雄教授,有幸成为他一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研究生,研究方向是模糊数学与人工智能。那时在北方交通大学喊教授不带姓的只有贺老师,大家一喊教授就专指贺老师,可见贺老师当年在交大校园的威望,除了其学术成就以外,贺老师还经常唱吟一首原创诗,这么一位大师级人物,但其经常提起蔡文教授,汪培庄教授等,记得每每提及蔡文教授都是激情四射的样子。记得当年贺仲雄教授开始希望我论文选题是模糊智能控制方面,后来贺老师又跟我仔细讲解了蔡文先生创立的物元分析与可拓学,讲述了蔡文先生创立可拓学的历程,贺老师每每谈到这个时就很激动,而且很佩服蔡文先生的可拓学理论,我从未见过贺教授对其他教授这等佩服,让我感到蔡文先生该有多么大佬,再后来贺老师希望我做可拓计算在期货预测模型上的研究,可惜当时我一门心思扎进了模糊数学和进化算法里面,没能选择可拓学研究专题,选择了进化算法研究,这也成了我终身遗憾。直到今年第五届智能数学论坛上,遇到了汪培庄教授、何平教授以及李兴森教授等等,时隔多年后,在会上大家又纷纷赞扬蔡文先生和贺仲雄先生的科研精神与学术成就,尤其是蔡文先生的可拓学研究。蔡文老师的可拓学、汪培庄老师的因素空间、何平老师的非优系统、邓聚龙老师的灰色系统、贺仲雄老师的模糊智能与模糊决策等中国本土原创学科,为我国科研开创了先河,其贡献巨大,他们的研究成果以及学术科研精神将永世长存。

蔡文先生在可拓学的研究上默默地奉献着、耕耘着,为我国原创事业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可以说,蔡文老师的一生,是为原创事业奋斗的一生,是鞠躬尽瘁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蔡文老师走了,留下了可拓学便撒手人寰,他的离去使我们失去了一位难得的科学家,让我们哀伤不已、心痛欲绝。

精神永驻,师魂不朽。忆往事,历历在目,悼故人,倍感思念。我们相信,逝去的只是一个鲜活的生命,留下的将是一种不朽的原创精神。蔡文老师:虽然你走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不会忘记你的原创精神;我们不会忘记你为人热心坦诚,谦虚平易,宅心仁厚;我们不会忘记你研究工作勤恳敬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疾风劲吹,山水含悲。蔡文老师,你将和青山相伴,与黄土相依,同日月共存。我们请你一路慢行!愿你一路走好!

“青山垂首,苍天呜咽。”蔡文先生的一生,是为原创事业奋斗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蔡文教授永垂不朽,师魂永垂不朽!

安息吧!

姜斌祥

计算机科学博士

山东大学计算心理学研究院教授、首任院长

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大数据研究中心研究员

一名普通录取学员对蔡老师的追思

前几天,我们20期可拓学研究学者群里大家还在热烈的讨论可拓学的应用和实践问题,突然就收到蔡文老师不幸的消息,顿时内心波动,前几个月蔡老师还给我们亲授可拓学的课程啊!

第一次知道蔡老师是在2019年夏季,当时因为自己一直困于新产品研发创新的难题,苦于在找合适的创新方法,后经其他朋友介绍了解可扩学和蔡文老师,惊叹于这是一门中国人自创的新学科,而且不仅仅能解决创新中的一些难题,还能深入到其他领域,当时对蔡老师非常钦佩,于是毫不犹豫买了市面上的 可拓系列书籍,慢慢学习可拓学,看的越多,发现自己的基础薄弱,就希望自己有机会可以更加深入的学习,直到今年上半年,看到了可拓学学者招募学习,怀着忐忑的心情报名,因为自己并不是来自高校院所,而只是一名一线普通的工程师和创新方法研究的爱好者。非常感恩蔡老师和可拓学与创新方法研究所,最终可以录取我。开班的时候,是第一次听到蔡老师亲授课程,近三个小时的课程,记得当时蔡老师身体已经有些疲惫,咳嗽,但是依然亲自给我们介绍可拓学的发展过程和成立中克服的种种困难。蔡老师对学术一丝不苟,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学生的认真负责的精神让我们晚辈深受感动。蔡文老师对中国的创新事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为了推广可拓学,连续20届招募研究学者,几乎公益性质的教学和培养是让人钦佩。

虽然因为疫情原因,身在外地的学员不能奔赴现场送蔡文老师最后一面,但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作为晚辈,一方面从内心感激蔡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有机会学习可拓学,一方面也感到深深的使命感,延续蔡老师的精神,不管在哪个行业和岗位,尽自己所能推广应用蔡文老师和可拓学,助力中国的创新事业。

陈晨

第20期可拓学研究学者

巨星陨落 思想长存

惊闻我国原创科学可拓学的主要创立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广东工业大学蔡文教授不幸远去了,噩耗传来,深感悲痛!追忆往事,对蔡先生影响全球的学术成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格倍感敬佩。

蔡先生1964年从中山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就到了广东工学院(现广东工业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自1976年开始研究处理不相容问题的规律、理论和方法。1983年提出“物原分析”之后创立了新学科“可拓学”,付出大量努力与辛劳使得“可拓学”成为中外学术界认可的中国人自己创立的新科学。

蔡先生作为一位大师级人物一生辛勤耕耘,硕果累累,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最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是他的创新精神。

我与蔡先生的结识源于可拓学理论。记得在大学本科期间由于是软件工程和安全工程的双专业体系,使我同时接触到了数学及计算机方法,并应用于安全领域。当时阅读了蔡先生早期的四本论著,《物元分析》、《物元模型及其应用》、《从物元分析到可拓学》和《可拓工程方法》。记得这是当时图书馆仅有的关于可拓学的书籍,使我接触到了使用数学算法方面的技巧处理实际问题。认识到了面对矛盾问题该如何行事,也建立了处理矛盾问题的基本思想。

在硕士期间随着研究深入,在安全系统工程领域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结合系统安全中的矛盾问题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在矿山领域的安全问题。使用可拓理论对矿山的安全情况进行了评价。当然后来看只是应用了可拓学的皮毛,谈不上任何学术价值。

攻读博士阶段,进一步深入研究系统功能、系统可靠性、故障过程,发现系统实现功能的过程就是正反两方面的博弈过程,即系统的可靠和失效状态的对立。系统功能状态可以是可靠的、失效的或是两者之间的状态,这些状态组成了系统功能状态空间,可靠与失效此消彼长,是对立统一的。也就是说研究系统功能状态必须要解决系统功能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可靠与失效的矛盾和统一。这个问题也是系统学、系统工程学,以及安全科学的基础问题。以往的可拓学研究基础在这方面给予我很大帮助。在深入研究了可拓学之后,我将自己提出的空间故障网络理论与可拓理论相结合,用于研究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中的系统功能状态,并在广东工业大学学报上发表了《系统故障演化过程的可拓学原理》一文。该文论述了可拓学与我提出理论的可结合性,建立了使用可拓元描述系统故障演化过程的方法。同时建立了传递元的概念,使得基于此可描述系统故障演化过程的全部和细节。这对我提出的空间故障网络理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是方向性的作用。也实现了可拓理论与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的融合,对安全科学的发展也有重要贡献。

遗憾的事,由于我的怠惰和杂事较多,一直缺乏推进性的研究,虽然建立了底层的概念和方法但仍缺乏完整的体系构建。我也提出了叫做可拓安全学的名称,使用可拓学研究安全领域的可靠与失效的对立统一问题,虽然困难很多,但我仍然抱着必胜的信念和热情完成这项事业。

在研究过程中也多次得到蔡先生的教导和支持,也给我的论文和研究方向提出了宝贵意见。蔡先生治学是严谨的,任何方向和论述上的偏差都会指出,即便是标点和错别字也是标明的。蔡先生年岁已高,这样的工作量显得非常辛苦,而且还在为可拓学的理论研究和后期人才培养操心呕血。面对这样的老先生的艰苦做绝,我实在想不出作为年轻人不努力的缘由,蔡先生是我的灯塔,是我的目标。虽然现在还不能像蔡先生那样发挥最大的影响和作用,但我也会继续努力构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安全科学基础理论,发扬可拓思想解决安全领域问题,以告慰蔡先生。

蔡先生作为提出我国为数不多的原创理论的先驱者,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思想却永远的留存下来。

蔡先生,巨星陨落,思想长存!


崔铁军 李莎莎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系统安全与工程研究院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可拓学与创新方法研究所 粤ICP备050088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