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怀念恩师蔡文先生
惊闻痛失恩师噩耗,深切怀念吾师情谊。
追随吾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兴起三个新的研究方向:模糊数学,物元分析(后称可拓学),灰色理论,其中物元分析是由广东工业大学蔡文教授在《科学探学报》1983年第1期上发表的"可拓集合与不相容问题"所开创。1984年,广东省科协批准成立“广东物元分析研究中心”。1985年,他创办《智囊与物元分析》杂志;召开了“全国第一届物元分析年会”。1986年,成立了广东工业大学物元分析研究室,他任研究室主任;蔡文研究员被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87年,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专著《物元分析》;成立了中国现代设计法研究会物元分析学会,每两年召开一届学术年会;蔡文研究员获得了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决策系统中处理矛盾冲突问题的规律研究”。1989年,由我国科学家钱三强题名的《软科学手册》正式将物元分析作为新学科,作了详细介绍;1990年,由我国科学家钱伟长任主编的《中国应用数学与力学进展》,将物元分析的开创性论文(英文稿)作为第一篇介绍给国内外学术界;1990年,蔡文研究员获得了第二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转换桥的理论与方法”;1993年初起,开始办“可拓简报”;为了培养高层次物元分析研究队伍,蔡文研究员在全国招收物元分析研究学者,已招收八期研究学者,为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培养了30多名研究人员;1994年,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二本专著《物元模型及其应用》,总结了10年来的研究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汪培庄教授评说:“全世界有两三千门学科,中国人创立的几乎没有,当前的科学技术主要是学自国外的,这很有必要。但是,中国人是聪明的,也应该创立一些新理论,建设一些新学科,让外国人到中国来学。……可拓集合发展得好,将是一门中国人创立的大科。”汪先生的评说激励我追随蔡文老师去学习、了解和认识可拓集合与物元分析,投入到这一由中国人创立的新学科建设中去。
1995年夏,我按要求将有关资料寄给蔡老师报了第九期研究学者,不久就接到了录取通知书,成为蔡老师的弟子。
广州学研
1995年10月初,我去广东工业大学物元分析研究室报到,开始学研物元分析。第一次课,蔡老师给我们讲他在1976年的时代背景下,为何将“矛盾问题”称为“不相容问题”,如何选定“不相容问题”转化与解决规律的研究课题;又如何经过七年的思考分析探索提出可拓集合和物元并描述不相容问题的转化,在《科学探索学报》1983年第1期发表论文“可拓集合与不相容问题”,给予了我们进行科研选题、研究的启示;还介绍了至当时的发展情况及学术界的各种褒贬评说及评定职称的辛酸曲折历程,蔡老师不屈不挠地挚直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的学研。
第一次课上,蔡老师还向我们提出和要求我们坚持“拓、严、谦、信”的学风,所谓拓,是指开拓进取,忠于可拓事业;严,指严格,严谨,一絲不苟;谦,指谦虚,谦和,互帮互让;信,指诚信,信用,互相信任。在学研中,我努力遵循践行这一学风,并深深地影响着我后来的思考、研究及教学工作。学研中,蔡老师除给我们讲《物元模型及其应用》一书的内容外,经常给我们布置一些作业,要求四五天后在课上由我们讲自己的思考,进行可拓学研究的训练。这些作业题目无任何现成资料可参考,全靠我们自己独立分析思考完成,记得很多次好容易捋出来一种思路,走着走着走不下去了,推翻重来,费很大的劲才能完成,有几次明天要讲了,但今晚还没思考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只好躺在床上想想坐在桌前写写通霄达旦地做,几乎要放弃思考交白卷了,但豁然开朗有了新的思路终于在天亮时完成了作业,草草洗把面,吃点早餐,赶到研究室按时给老师同学讲自己的思考与结果,请大家一块研究。蔡老师还约我,每天晚饭后陪他在一块花草树木较多环境悠静的校园散步半个至一个小时,边走边交流讨论一些可拓学研究中的问题、想法等,使我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记得刚到广州不久,蔡老师请我们品尝有名的早茶,有各种各样的丰盛早点、肉类、海味、粥等,让我们应接不暇,不知该选择吃什么好,领略到了广州早茶的特色与风味;有时星期天,蔡老师带我们游览七十二烈士牺牲地,参观中山纪念堂、有名的小天鹅宾馆等地就餐,让我们得到调节放松,以利继续学研。
学研几个月后,蔡老师在与我的交谈中说大家都愿意搞应用研究,几乎没什么人进行理论研究,问我以后打算进行应用研究还是理论研究?通过几个月的学研,我觉得物元分析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很广,主要有哲学、逻辑学、数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这些都是我所较感兴趣的一些领域,并以往都猎获过一些相应的知识;加上我曾多次讲授过实变函数论课程,对经典集合论、数学哲学、数学方法论等有较广泛深入思考,也曾接触过模糊集合,可能对可拓集合的进一步思考具有一些优势;另外,大家都搞应用研究不进行理论思考,作为一个学科是难以成熟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故在蔡老师的指导下确定了可拓集合论的研究方向并搜集资料开展思考,完成了“关于可拓集合论的初步研究”“构造关联函数的原则和方法”两篇论文。学研中,我觉得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形形色色的矛盾问题,虽采用拓展了的数学工具可拓集合及物元进行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思想核心在可拓、变换、开拓等,可拓体现事物转化、创新的内涵和哲学基础,开拓重在转化、创新的过程,称为可拓学或开拓学较合适。但考虑到在学术界大家已知道物元分析,担心称为可拓学大家一时转不过来影响学术交流。当时正值要出版论文集《从物元分析到可拓学》,我建议论文集中除蔡老师的综述论文“从物元分析到可拓学”外,增加一部分“可拓学的发展历程”的内容,以利于大家观念、思想的转化,得到了蔡老师的认同,并由我执笔撰写了“可拓学的发展历程”这一部分;与蔡老师审阅了全部论文,交付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还组稿、撰稿编辑了1996年第一期“可拓简报”,并从刋头、版面、字体、字号、行间距等重新进行了设计和调整,以全新面貌与读者见面;1995年底,正值蔡老师第二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结题阶段,由我执笔完成了“转换桥的理论与方法”结题报告初稿的主要部分。1996年元旦,蔡老师请我们会餐一起欢度元旦。之后,我正反复研讨修改该结题报告,计划在春节前完成结题报告,突然接到单位电话让速返有重要工作任务,于是结题报告交由其他同仁修改。
感恩吾师厚爱
1996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六届物元分析学术年会暨可拓工程研讨会,是物元分析向可拓学过渡的会议,正式提出了可拓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提出了可拓集合和物元理论构成的可拓论、可拓方法、可拓应用形成的可拓学理论,标志着物元分析以可拓学在学术界正式亮相;年会上,我结识了这一领域的许多教授、专家、学者、众多师兄师姐,为我以后研讨、交流建立了联系渠道。年会上,我被选为学会理论协调组副组长,可我才疏学浅难挑重任, 只能努力工作不辜负蔡老师的厚爱。
1996年11月,我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申报了资助课题“可拓集合论基础”。1997年7月下旬—8月初,在蔡老师的全力支持帮助和同仁们共同努力下,在太原组织召开了“可拓学专家咨询会”、“全国可拓数学暨可拓工程讲习班”、“全国首次可拓数学研讨会”,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刚回归祖国怀抱的香港京港学术交流中心及日本大学的学者参加了学习、研讨,蔡老师亲临为大家讲授;就当前可拓数学研究现状、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倾向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以后3—5年的研究重点、研究方向和课题、研究目标及措施等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制订了1998—2000年“可拓数学研究规划”;还召开了广东工业大学物元分析研究室撤室建所以来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研究所1998—2000年的科研规划,建研究所的原则和规章制度。
山西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白其峥教授应邀参加了研讨会暨讲习班开幕式并讲话,“……。蔡文研究员及其学派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开拓性的,他们取得的成果也是我们中国数学界的荣誉。他们经过20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创造了可拓数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这一新学科在我国乃至世界上可以说是个创举。我们由衷地钦佩他们的创新精神。”;“可拓数学是对应用数学的发展。应用这门崭新的数学工具,使人们能够定量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工程技术中的各种不相容问题和各种矛盾现象,这些问题的解决必将促进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可拓论与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结合必将为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注入活力。“;“可拓数学也丰富和发展了数学哲学和数学方法论,它是研究辩证、矛盾学说的有力工具,它使我们有可能运用形式化、逻辑化的物元模型来描述和解决不相容问题,这将导致计算机、智能机技术的发展。所以,我们认为可拓数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会议结束时,欣喜地获悉我申报的项目“可拓集合论基础”得到了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997—2000年)。三年中,我对“可拓集合论基础”作了一些思考,对19、20世纪数学发展中出现的危机或缺陷,运用哲学、逻辑学、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知识作了一定的思考与分析,阐述了一种新数学—可拓数学的产生及意义,完成了“对经典数学的思考与拓展”一文,发表于“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第1期。
我在[日]《早稻田大学数学教育学会誌》1998年第16卷第1期,发表了“可拓学紹介”;1998年8月,应山西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邀请,在太原理工大学召开的第五届学术年会上作了“可拓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基本内容及应用”的大会报告。通过参加这次学术年会进一步增进了山西数学界、工业与应用数学界对可拓学的了解。
2005年,决定召开以“可拓学的科学意义与未来发展”为主题的第271次香山科学会议后,蔡老师要我为会议提供中心议题报告:可拓学对数学与逻辑的拓展。我对可拓集合论的哲学基础、数学基础、逻辑基础进一步作了一些思考,完成了这一任务,并应邀参加了2005 年 12 月 6—7 日召开的第271次香山科学会议,这是我学术生涯中参加的最高级别学术会议。该会议由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防科工委和解放军总装备部联合在北京香山饭店常设召开的会议。李幼平院士、钟义信教授和涂序彦教授担任会议执行主席,会议的中心议题为可拓学研究的科学意义、可拓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可拓学的未来发展等。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 36 人参加了会议。在会议上,不论你是以专家身份参会的部级领导、老院士、老教授、还是在相关领域有一定贡献的年轻专家、学者,大家一律平等,围绕本次会议主题毫不回避地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对不同观点与看法的学术问题展开认真地讨论与研究,寻求共识。这次会议使我真正感受到了民主、平等、和谐、负责、畅所欲言和求同存异的学术气氛,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受益匪浅。
2008年10月19—20日,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召开了全国第十二届可拓学学术年会。多年来,在可拓集合定义中,引入论域的变换、关联函数的变换后,一直觉得在可拓集合各域与论域之间关系的描述与刻画上存在缺陷,但一直没时间认真想透并给岀合适的定义,随着可拓学的深入发展这个问题不能再拖了,必须尽快解决。此次会前,我挤时间集中精力对之前论文、论著中采用的可拓集合定义作了认真的分析、思考和总结,撰写了“关于可拓集合定义的审视与理解”一文,并在小组进行了交流报告。此次学术年会后,采纳了我关于可拓集合定义的意见,在后来出版的可拓学专著中对于可拓集合的定义作了相应的修改,使之更趋完善了。
由于我的身体欠佳,全国第十二届可拓学年会后,身体岀了一些问题,不曾想竟是我在可拓学领域亲临会场参加的最后一次学术会议。但我仍一如既往的关注可拓学的进展情况,阅读一些会议文献、论文、论著,思考一些有关问题;与蔡老师在微信上交流讨论各种可拓学问题,多次参加可拓学网络学术会议,与可拓学同呼吸共命运。
2017年6月8日,蔡老师给我发微信。
大浪淘沙(蔡老师)晚上22:30:
“志荣,你好!近来可拓学推广发展较快,需要对教材,ppt,网站等进行规范和制定标准,我想请你负责这方面的总管,不知你是否赞成?将来按工作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报酬。目前不必来广州,用微信,邮件进行遥控就行。请告知你的意见,以便我作决定。”
看蔡老师的微信后,仍深感对我厚爱有加,但已无力回报,非常痛苦!
随即给蔡老师回复晚上23:06:
“蔡老师 您好!感谢您多年来对我的厚爱与厚望!我非常愿意为可拓学的建设增砖添瓦,尽我的微薄之力,报酬之事不足挂齿。主要是我这两年的身体状况很糟糕,这两年多次住院,目前还在从各方面努力设法调理和保养身体,其余的都不能想与做了。我只能为可拓学的建设敲敲边鼓啦。蔡老师,很对不起,让您失望了!另物色个人干吧。”
大浪淘沙回复晚上23:43:
“好!我安排别人。我每天打太极拳加散步一小时。现在在西藏,还不错。不要太依赖药物。”
大浪淘沙2017年6月9日晚21:14:
今天去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值得参观。拉萨除了海拔高外,与内地已无甚区别。生活水平不比广州低,高级轿车不比广州少。招牌汉字比藏文大。”
康志荣回复;
“蔡老师, 游西藏没什么大的反应,说明您的身体很好啊,值得庆贺!近几年在国家和各省对西藏的支援下发展速度很快。祝您旅途顺利、愉快!”
吾师遗愿
2021年7—8月,围绕蔡老师在全国第17届可拓学年会上的报告修改,多次征求我的修改意见;年会结束后,2021年8月19日凌晨05:06蔡老师发来链接:中国原创学科可拓学40年发展影响几何?
2021年8月25日凌晨01:47
科学网—蔡文研究员:可拓智能—发展好东方科学可拓学(附全国第17届可拓学年会上蔡老师的报告)
2021年9月1日凌晨00:06
张利华 我和可拓学的缘分—发现两个重要的历史节点
2021年9月2日凌晨02:59
【青史钩沉】历史的回响.科学(萨顿:科学史上的东方和西方)
2021年9月3日凌晨04:10
吴文俊:东方数学的使命
这些链接都是蔡老师在凌晨发来的,从这些链接内容足见:老师,八十高龄的老人了,仍一如既往的夜以继日地勤奋劳作,实在令弟子敬佩不已,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第17届可拓学年会上的报告加上整理的一组可拓资料,总结了可拓学风风雨雨的40年;努力建设发展好东方(科学)可拓学,为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成为了吾师之遗愿!
未曾想9月21月中秋节,我俩互致中秋祝福竟是最后一次微信!
蔡老师,弟子们将铭记您的厚爱与谆谆教诲,坚守和发扬光大“拓、严、谦、信”的优秀学风,与国内外一代代可拓人沿着您开创的可拓之路不断努力建设好东方科学可拓学,完成您的遗愿,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岀贡献。
蔡老师,安息吧!
康志荣
太原理工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