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拓学与创新方法研究所
站内搜索:
English
| 简体 繁体
 首页  可拓学概况  科研成果  交流合作  学术机构  对可拓学的评价  媒体报道  可拓创新方法应用与推广  可拓学40周年 
交流合作
 国际会议 
 国内会议 
 学术交流 
 合作项目 
学术交流
您的位置: 首页>交流合作>学术交流>正文
蔡文研究员在“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国际研讨会”情况通报会上的发言
2013-04-03 16:18  

2013年是可拓学创立30周年,经教育部批准,8月将在北京召开首届“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国际研讨会”。会议期间,将同时进行可拓学创立卅周年庆祝活动。

一.组织“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国际研讨会”的背景

1.可拓学研究工作引起著名科学家的关注

利用计算机帮助人们处理问题,特别是矛盾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又一个阶梯。1976年,我们选题研究这一方向。1983年,在中国《科学探索学报》发表第一篇论文“可拓集合和不相容问题”,其后,国内外学者陆续参与这项研究,至今,建立了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开展了应用研究,形成了新学科可拓学。(成果见宣传资料“卅年铸一剑,建设可拓学”和“开拓新领域,研究新方法”)。可拓学研究工作得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院士等科学家的高度评价,成果获首届吴文俊智能科学技术奖创新一等奖(2011年)。

2004年,吴文俊院士等7名科学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作出鉴定:“经历20多年连续研究,蔡文教授等人已经建立一门横跨哲学、数学与工程的新学科——可拓学,它是一门由我国科学家自己建立的、具有深远价值的原创性学科。”

中国科学院王梓坤院士认为:“可拓学是前无古人,也无洋人,体现了作者很强的创造能力。”

中国工程院李幼平院士评价:“可拓方法把人的智慧引入计算机,是整合定性语义和定量数据的工具。”

中国工程院汪旭光院士评价:“原创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科学的本质是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发现新现象和新规律,创建新理论,开拓新方法。以广东工业大学蔡文研究员为首的一批中国学者,历时19年而创立的可拓学就是这样一个可贵的科学研究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谭建荣教授在中国第13届可拓学年会(2011.8.24)上所作的专题报告“数字化设计与可拓设计关键技术”中,生动地展示了可拓学在制造业升级、绿色制造、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应用成果及其广阔的前景。

2.可拓学在“重跟踪,轻原创”和“重应用,轻理论”的潮流中艰难前行,终于走出了一条“本土”科学理论研究的新路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引进了很多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为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两个问题:

(1)重跟踪,轻原创

卅年来,我们的科学技术基本是跟踪外国的,中国人提出的极少,尤其是理论研究。我国的一位老专家就曾指出:“全世界有三千多门学科,中国人创立的几乎没有。但是,中国人是聪明的,应该创造一些新学科、新理论,让外国人到中国来学”。30年后的今天,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重跟踪、轻原创”的情况依然严重,至今没有适合原创研究的评价机制。当前,我们国家迫切需要源头性创新成果,需要中国人自己创立的新理论和新思想,才能使我们不受制于人。

(2)重应用,轻理论

改革开放以后,科学技术界走向经济战线主战场,使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发展起来,这是好的一面。但同时,也出现了轻视理论和基础研究的倾向,至今,仍十分严重。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已明显前移到基础研究水平的竞争。谁在基础研究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更需要发展基础理论的研究,特别是能够带动多个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

可拓学研究者在“重跟踪,轻原创”和“重应用,轻理论”的潮流中艰难前行,研究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使可拓学和今后的应用研究有坚实的基础,终于取得了如下的进展:

(1)构建了可拓学的理论体系—可拓论和方法体系—可拓创新方法,开展了它们的应用,称为可拓工程。可拓论、可拓创新方法和可拓工程构成一门新的学科—可拓学。

(2)可拓学的成果已被成功应用于工程科学、信息科学、经济与管理等多个领域,申请了一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3)从一个人发展为科学共同体。在中国,已召开了13届全国可拓学年会(美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地学者参加),参与可拓学研究的学者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台湾淡江大学、台湾大同大学、台湾大叶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新墨西哥州大学、德国不莱梅大学、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印度JNT大学和罗马尼亚科学院等院校。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院士在报纸上呼吁:“这是一门原创学科,而且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是基础与应用的结合……。中国能出这样的创新成果很好,我们不能老跟在外国人后面跑……可拓工程树立了创新的榜样。”

有老专家撰文指出:“我们很少遇到中国人自己提出新学科来的,真正遇到了,又常常自暴自弃,看不起中国人。物元分析(可拓学原名)是中国人提出来的,我觉得应该支持。见到它有缺点,我们要帮忙改正。我相信,物元分析将有其光辉的未来!”

这些科学家关于“我们不能老跟在外国人后面跑” 和“让外国人到中国来学”的愿望,为可拓学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2012年开始,我们招收了美国、罗马尼亚、印度等国的教授来广东学习和研究可拓学,由中、美、英、法、德、日、印、罗、澳9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一起筹备的“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国际研讨会”将于2013年8月在北京召开,终于实现了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愿望。

3.研究可拓学的价值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和纺织机等的使用是人手的延伸;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汽车和火车的行驶是人腿的延伸;后来,电话是人的耳朵的延伸;电视是人的眼睛的延伸;计算机和网络是人脑部分功能的延伸;今后,用计算机和网络帮助人类处理问题,即“矛盾问题智能化处理”,是人类智力的延伸。这是科学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今后国家竞争的制高点。

可拓学是矛盾问题智能化处理的基础研究,它探讨矛盾问题智能化处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在大家的努力下,已经初步建立了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开展了在计算机、设计、管理、控制与检测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形成了一支国内外研究队伍,组织了可拓学科学共同体;作为一门学科的规模已经初步形成,为人类用计算机和网络处理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4.海外学者参与可拓学研究

可拓学诞生以后,从中国逐步走向海外。海外的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论文集陆续发表了一批可拓学研究成果,美国、印度、德国、罗马尼亚、委内瑞拉、日本和台湾等地学者先后参与可拓学研究,发表研究可拓学的文章。

2006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大学数学系系主任FlorentinSmarandache教授等发表论文,把可拓学介绍到美国;2010年,印度VudaSreenivasarao等撰写的论文进一步研究了可拓数据挖掘方法;2011年,台湾的Ying-Chen Lee和日本的NobuyoshiTerashima研究了把可拓创新方法应用于智能远程教学系统;2006年,台湾的Der-Fu Tao, and Liang-TehLee发表了论文,把可拓论应用于计算机分布系统。

2012年,美国FlorentinSmarandache教授和罗马尼亚科学院机电与机器人研究室主任LuigeVladareanu教授等分别作为第一、二期“可拓学国际研究学者”到广东工业大学学习、研究可拓学。LuigeVladareanu教授与广东工业大学可拓学与创新方法研究所蔡文等签订了国际合作协议,把可拓论应用于机器人领域。他们回国后,FlorentinSmarandache教授撰写了可拓学的专著,由美国教育出版社出版,把关联函数的计算公式从一维拓展到多维,LuigeVladareanu教授申请了可拓学应用于机器人的专利,这些工作对可拓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二.组织本次国际会议的目的和筹备情况

1.组织本次国际会议的目的——让中国的原创理论走进世界科学殿堂

鉴于可拓学近期的发展,为了交流国内外可拓学研究成果,推动可拓学研究工作在世界的开展,使可拓学更快走进世界科学殿堂。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印度、罗马尼亚、澳大利亚九国的专家学者(见国际会议组织机构名单)决定筹备“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国际研讨会”,目的是:

(1)继续发展可拓学的理论研究

原国家科委总工程师传凯教授就指出:物元分析(可拓学原名)是中国人创立的大学科。可拓学的发展,证实了老科学家的卓识远见。可拓学经过多年的建设,在矛盾问题智能化处理的理论研究方面已经有较好的基础,有初步的理论体系。本次会议,将利用这一基础,完善和发展可拓学的理论体系。

(2)发展和推广可拓创新方法

科技日报在2011年12月9日的文章“广东经验彰显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成效”指出:“依托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和可拓工程研究所,形成了以“可拓学”创立者广东工业大学蔡文研究员为核心的创新方法团队,蔡文团队将把可拓学这门由我国科学家自己建立的、具有深远价值的原创性学科与TRIZ结合起来,实现可拓学的世界化和TRIZ的中国化。”经济日报也在2012年4月23日发表关于可拓学的长篇报道,指出可拓学在创新方法的应用是最有可能成为具有中国自主创新方法知识产权的方法体系。可拓创新方法是非常有前途的方法,将会在国内外的创新活动中起重要的作用。经过我们多年的研究,可拓创新方法已有较好的基础,本次会议将利用可拓学和国外关于创新方法的最新成果,推动研究各个专业领域使用的可拓创新方法。

(3)筹备成立国际学会和筹办国际杂志

在本次国际会议上,将成立国际可拓学学会筹备委员会,筹备出版可拓学的国际杂志。决定第二届“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国际研讨会”在哪个国家召开。

2.筹备工作情况

目前,会议的筹备工作正在密锣紧鼓地进行:

(1)美、罗、印等国的教授已先后来华参加三期可拓学国际研究学者班,研究可拓学。5月,我们将到罗马尼亚科学院举办第四期国际可拓学研究学者班,在欧洲介绍可拓学。

(2)英文版专著《Extenics: Theory, Method and Application》(可拓学:理论、方法与应用)已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和美国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该书书稿是第1、2、3、4期国际可拓学研究学者的教材。

(3)中国科学院的《科学通报》将刊登关于可拓学的理论和方法的长篇文章,全面介绍这一中国人创立的新学科(已定稿)。

(4)为了开好这次会议,成立了有9个国家的学者参加的学术委员会、程序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并已经开展活动,各司其职。

(5)国际会议征文工作正在进行中,录用论文将由国际著名的一流科技出版社CRC Press的丛书序列"Communications in Cybernetics, System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出版。

三.启示和呼吁

可拓学从一个人开始,发展到今天的局面,有很多启示:

1.中国人有能力创立新理论,建设新学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 “基金要闻”中指出:“可拓学成长发展的实践证明,中国人有能力进行原始性创新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支持源头创新研究的有力保证。”可拓学的发展实现了老专家关于“中国人是聪明的,应该创造一些新学科、新理论,让外国人到中国来学”的愿望。

2.是20多省市的学者大团队协作创新的结果,这样开展原创理论研究在当前的中国学术界是罕见的

广东工业大学在1986年成立了专职研究可拓学的研究室。1993年开始,招收了全国20多省市的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现多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可拓学研究学者先后到广东工业大学学习可拓学(共19期),多年来,广东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组成了全国二级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工程专业委员会。这些专家学者团结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工程专业委员会,发扬大团队精神,协同创新,用多年的时间,建设可拓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开展可拓学的应用研究,终于取得了今天的成果。应该说,数十家院校的学者无私奉献、协作创新的做法在国内是比较早的,也是罕见的。

3.可拓学研究者不急功近利、刻苦钻研

建设一门学科,是成千上万人的工作,是数十年以至成百年的事业。需要研究者有高度的责任心。正是可拓学研究者不计报酬、不急功近利,夜以继日,进行理论研究,大家不怕坐冷板凳,为了一个事业,为了建设一门 “前无古人,也无洋人”的新学科,奉献了青春,

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人民日报、、科学时报、科技日报、经济日报和南方日报等对可拓学研究工作在原创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协同创新、新型研究机制、不急功近利、甘坐冷板凳等等方面的分别报道,介绍了这些方面的情况,我们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应继续发挥可拓学研究者协同创新等做法,使可拓学在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应用软件的研制和其他应用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详见可拓学网页http://web.gdut.edu.cn/~extenics/)

我们呼吁,学术界的同仁和科技管理部门,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支持中国人的原创研究,重视本土原创理论,让中国的原创理论尽快走进世界科学殿堂。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可拓学与创新方法研究所 粤ICP备05008833号